第一百零八章 炼钢造炮(1/3)
这段时间李景把精力主要放在研制枪械还有设备等方面,关于后勤补给全部交给沈正和张鳌,由于两人都属于精打细算的那种,往往忽略了很多问题。趣*讀/屋(百度搜索更新最快最稳定)
那就是一旦出现突发情况,比如现在被官兵围困这样的情况,如何进行补给。
粮食是李景再三强调的,这个山上是储备多多,再加上春天播种的粮食马上就要收获,因此吃的粮食倒是无需担心。
但是别的呢?
比如说这个食盐。
另外,现在是夏天,要是冬天呢?是不是还要准备一些布匹和棉花?不然的话,这么多人岂不是要冻死?
通过今天缺盐,李景发现自己以前对后勤补给这些东西关注的太少。而这些都是一个山寨首领必须要考虑的。
李景和他这些手下虽然顶着土匪的名头,但他们做的事情跟土匪其实完全是大相径庭。他不可能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去抢老百姓的东西。
“有备无患,未雨绸缪。看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啊!”李景喃喃地自语道。
只是食盐是国家专卖,历朝历代都控制的极严,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,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?
猛然间李景眼前一亮。
食盐这玩意儿自己知道哪里有啊,只要找到盐矿,那不光解决了吃的问题,关键是有了来钱的途径了。
李景能知道哪里有盐矿还得益于前几年岛国发生的那次海啸。
那次海啸造成了核泄漏,由于核污染向中国蔓延开来,很多国人出现恐慌,开始大量买盐,一时给很多地区造成了盐荒。
后来有专业人士告知民众,中国的盐根本就吃不完,柴达木盆地一个盐井出的盐就够中国吃几百年。
为此李景还特意查了下资料,才知道后世的人们吃的并非海盐,而是井盐。海盐含的杂质特别多,其实是给工业用的。
但是在明朝,尤其是沿海地区吃的大多都是海盐。
而且盐商们经常往盐里掺假,兑一些沙子。
也就是通过那次查看资料,李景知道在青海有个露天的盐矿。
如果自己能拿下那个露天的盐矿,就等于拿下一座金山。
有了这座金山,李景就可以做很多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了。
李景翻看了一会儿地图,却发现并没有青海地区的地图,这不免让李景有些失望。
不过李景随即摇了摇头,想在就想占领那个盐矿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,眼下几千官兵围山还没解决呢。
琢磨了一会儿,李景离开屋子往老虎岭走去。
李景想去看一下赵双喜带着匠人们炼钢。
实际上,阻碍枪支和火炮发展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原因,还有材料。
以虎蹲炮为例,制作虎蹲炮用的是熟铁。
可以想见,以熟铁制成的炮筒,它承受火药的能力,还有耐热力,以及使用寿命都是非常有限的。
但是如果是用钢呢?
那就大大不同了。
李景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,他知道钢无论是韧度还是强度都远远高于铁,主要是因为铁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,而且铁还分生铁和熟铁,区别就是铁里面碳的含量是高还是低。只有碳的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称为钢。
其实在明朝时期,炼钢工艺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,匠人们已经懂得把生铁和熟铁放在一起加热熔化,使碳含量达到钢的要求,甚至他们还懂得往熔炉内注入空气,知道用石灰凝渣。
当初老虎岭建水库的时候,赵双喜等人在水库旁边建起了一座炼钢炉,为的就是冷却时方便。
不过以前山上没有那么多的铁,李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武器都熔化去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明朝大丈夫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一百零八章 炼钢造炮〗地址http://m.888gp.net/1/1934/1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