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(1)(1/2)

渭南县,自从李承乾在这里建立了工业区,大量的手工作坊在很短的时间内在这个小县里建立起来。

而这些作坊也招收了大量流民和当地贫苦的百姓,这也算给当地穷苦的百姓多了一项收入。

就在刚刚过去的蝗灾中,渭南县竟然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而死,要是换成往年,早就出关逃荒去了,至于死多少人那也就更没办法统计了。

百姓进入作坊以后,这里的管事并没有像地主一样奴役他们,而是给他们统一的制服,每天都能吃的饱,而且只用劳作四个时辰,还不会耽误农时。

如果管事们要求给他们增加劳作的时间,也是会给“加班费”的。就这样,渭南的百姓慢慢的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。

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是百姓们的共识,但是在渭南却不用担心,要知道百姓家的孩子都念不起书,他们除了种地以外,可供他们选择的其实并不多。

工业区的管事们会挑选适合少年做学徒,学习他们手中的技艺。在这里的孩子不仅可以挣点钱来贴补家用,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手艺。

就说眼前这几个造纸坊的工匠吧,原来都是东宫的匠人,和其他匠人一样,只有微薄的薪俸勉强能让一家老小保证温饱。

但自从到了工业区后,在李承乾的多劳多得的奖励制度下,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,自家的孩子也能穿上新衣服了。

而这些逐渐富裕起来的匠人们也没有忘记李承乾的恩典,每日都带着自己的学徒们钻研怎么让纸张成本变得更低,质量变得更好。

说到造纸,那就不得不追本溯源,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。

他用树皮、麻头及敝布、鱼网等原料,经过挫、捣、抄、烘等方法制造的纸,这种纸,原材料比较容易找到,又很便宜,质量也提高了,这种技术被逐渐普遍使用。

而这种纸的制作步骤大概有四:第一是原料的分离,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,并分散成糊状;

第二是打浆,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,并使其帚化,而成为纸浆;

第三是抄造,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,然后用捞纸具捞浆,使纸浆在捞纸具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。

第四是干燥,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,揭下就成为纸张。

自汉代以后,虽然造纸的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,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。

到了隋之前,桑皮、藤皮,檀皮、麦杆、稻杆等也都成了造纸原料,但造纸的成本始终都没有降下来。

而大唐现在用的都是竹纸,虽然比之以前的的纸张要好的多,但竹子做出来的纸在质地上比较硬、脆、易断,处理起来比较困难。

后来为了改变这中情况在造纸过程中加矾、涂粉、洒金、染色等工艺。可加入了这么多工艺,纸张是好看了,但成本依旧也没有降下来。

好在黄天不负有心人,在这些工匠和学徒不断的钻研下,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纸张:楮纸。

渭南工业区的这种新楮纸和以往的纸张大不一样,不但成本更低,而且书写的效果也更胜从前。

楮纸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楮料水浸数日用脚踏之,然后捆成小把将楮料用清水蒸煮,削去内骨将楮皮扯成丝,用刀或斧将楮皮丝切短,打成小捆以石灰浆浸之。

存放一段时间后将浸有石灰浆的楮皮放锅内蒸煮,将料从锅内取出,放布袋内以河水自然漂洗数日以脚踏去石灰水,楮皮摊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晒雨淋,至色白为止用踏碓或杵臼捣细。

在楮纸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贞观皇储李承乾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五十九章 新造纸术带来的影响(1)〗地址https://wap.275b.com/88_88596/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