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发现与小和尚(1/2)

对于fo门,李承乾印象最深的就是杜牧的那首《江南春》,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
fo门这条寄生虫太大了,大到让皇权都不得不让步的程度,所以皇帝和他才选择在大唐皇权最鼎盛的时期动手,以免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。

可随整训的深入,一个埋藏很深的秘密付出了水面,那就这几百年来fo门积攒的财富与查抄的实际严重不符,这不得不把那些得道高僧送到大理寺去“招呼”一二。

根据fo门查抄的账目和一些软骨头的供述,孙伏伽为他们算过一笔账,以关中一道来说,就算是和尚们从月子里就开始天天吃珍馐美味,那这些钱也绝对花不完啊。况且他们还有那么多良田出租,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吃喝的问题,所以那些钱一定是被秃驴们藏了起来。

别以为和尚好对付,这些管理fo门的家伙都是些狂信徒,而且无一例外都是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的主儿,不比那些江湖上的亡命徒好处理。硬是废了三天三夜,用尽了大理寺的十八般兵器才撬开了几个人的嘴。

原来fo门的财物除了消耗之外,其余的大部分财帛都存在相应的密库之中,由专门的人负责盘查、押运、入库的人互不统属,各自分工明确,且又掌握在领袖一脉的手中,所以即使是法持那样高辈分的人,对此也是一无所知。

其领袖慧昭号称生于梁武帝普通七年,年龄以高达一百三十余岁,是fo门中辈分最高,且掌权时间最长的领袖,其俗家姓刘氏,原是宋孝文帝玄孙,自诩曾祖父是鄱阳王刘休业,祖父名刘士弘,算是龙子龙孙了。

可孙伏伽却不这么认为,大理寺这么点的地方,他转了十多年,过四十之后尚且力不从心,更不要说百岁老者了。不过,老孙确认他是再往自己脸上贴金,人生百年这话是个概论,谁还真能活一百三十岁,而且还有这么大的精力操持如此庞大的门派,纯粹是扯淡。

什么fo门高僧,道德名士,还不是欺世盗名之辈,总想着与皇室沾亲带故,好愚弄手下和百姓,以到达他们不可告人的目地,此绝对是卑鄙无耻之举动。

想到这里,孙伏伽的脑海里不由想到一点,这fo门供奉了慧昭七八十年,除了营造一个“真佛”来哄骗世人以外,是不是另有目地呢!

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疑成江河,夫子这话说的没错,寺庙的钱财既然是一文文攒的,那这口供,咱也得一句句问。既然有人开了口,那就是一个好兆头,挽袖子接着干吧!

就在孙伏伽撸胳膊,挽袖子卖力的办差的时候,太子的车架到了大理寺的监牢,惊的孙伏伽来不及修边幅,急急忙忙的迎了出来。

“臣孙伏伽见过殿下,臣正在下面问讯,来不及整理服饰,失礼之处还请殿下恕罪!”,话毕,恭恭敬敬的又行了一礼,算是臣下的赔罪了。

孙伏伽这点非常好,在诸臣中守礼方面也算是首屈一指的,不管君上怪不怪罪,人臣之道,人家首先顾全了,李承乾非常欣赏他这一点,因为这就是重臣的应有的风范,士大夫们都应该跟这位状元公好好学学。

“行了,孙卿,你也是尽心尽力为朝廷办差,孤又怎么会责怪于你呢!走,咱们一边走,一边说说收获。”,李承乾与皇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允许别人犯错,因为只有去办差了才会犯错,那些一年到头什么错的都不犯的,一定待图费国帑。

孙伏伽的讲述非常细致,从这些人被移送大理寺以来,按照辈分,分管的事情不同,大理寺也进行了详尽的安排,涉及百姓、田亩等案件的已经干的 不离十了,可那些财帛的走向却成了一个新的谜题。

老孙心里很清楚,这些财帛都是民脂民膏,每一个铜板都是百姓的汗水,这要是漏掉了一星半点,那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贞观皇储李承乾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发现与小和尚〗地址https://wap.275b.com/88_88596/7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