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、能吏!(1/2)

李泰“跑路”并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,即使他不用“自伤”这一出,早晚也得找其他的借口推了,这点不用李承乾说,估计皇帝也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。

因为狭乡迁宽乡政策有利的是朝廷和百姓,与他魏王无丝毫利益,他没有必要为了大势去得罪勋贵士绅,更没有必要为东宫锦上添花,这就是李泰,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所遵循的处事之道。

长安处关中的中心位置,朝廷想施行什么政策在这里都很方便,不管是好、是坏都可以第一时间掌控,便于及时调整,以免居心叵测之人获利而遗害生民,所以狭乡迁宽乡的政策议定之后,关中地区的各官府接到政令之后依律而行。

而对于其他各道的地方官,朝廷要与以召见,让他们进京述职,商讨如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施行狭乡迁宽乡的政策,毕竟地方上的差异和情况都不同,想要做到完全一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。

当然,进京述职的并不是只有他们,还有那些已经开动的诸州之中表现良好的官员,长孙无忌和唐俭负责接见他们,一来对他们优加抚慰,加三级记录在案,算是对他们尽忠王事的褒奖;其次是谈一谈在施行过程碰到的问题,及时的总结下经验教训,查缺补漏。

而在这些进京的地方官中,只有一位非常的特殊,不,应该说是奇迹,泽州的刺史赵士达在一个月内将就州内的迁徙完成了;而且一丝民怨都没有,老百姓都是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归宿之路,且还上了万民表,请朝廷下令旌表这位办实事又爱民的好官。

更让人意外的还在后面,这个小小的刺史竟然请动了卫国公-李靖,请他引领于东宫觐见,这让李承乾颇为意外。李靖可是不是那么容易开面的人,仅仅以旧部情义就想让他出头,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,所以在好奇心的引导下,李承乾恩准了觐见的请求。

明德殿,李靖和赵士达行过礼后,李承乾笑着虚抚了一下让他们起身,又让恒连上些茶水点心,随后才从御阶上走了下来,与李靖坐在了一起。

“大将军,您老可是贵步,平时请都请不来,看来赵刺史的面子确实大,比孤这个太子面子还大!”,李承乾笑眯眯的看了赵士达一眼,这个穿着破旧袍子的官员很有意思。

众所周知,李承乾和李靖之间的关系很微妙,这跟君臣和名义上的师生没什么关系,李承乾在行伍之中异军突起,再加上皇帝的刻意栽培,未必没有取李靖而代之的意思。

再加上张宝相、苏定方等旧部被皇帝收归己用,又在无形当中削减了李靖的软实力,这颇有曹氏父子提防司马懿的用意。

所以这对名义上的师生即是制衡的对手,又是一起维护皇帝权威的伙伴,这其中的交错,估计当事者的两个人都快分不清了。

“殿下这是在骂老臣呢,不过这可怪不得老臣,每日到东宫来来往往人这么多,殿下已经是劳心劳力了,如果老臣再来叨扰,那可就是有违厚道了。”,话间,李靖又指了指赵士达:“可为了士达,老臣就不得不舍下老脸来求殿下一次了。”

武德初年,李靖从秦王东进,平定了在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,以军功授任开府,那个时候赵士达就在他麾下效力了。

后又从他平萧铣、战开州蛮人-冉肇,下岭南攻冯盎、李光度、宁长真等地方势力,以军功得中郎将之职位,还曾在阵中救过李靖一命。

最后在战辅公祐之役中受了重伤,不适合在军中继续服役,转任蒲州参军,因其是行伍出身,没有文士们那么多清高的臭毛病,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干出了一番政绩。

贞观元年,李靖因为其功其政,上书举荐出任泽州刺史一职,而且这一干就兢兢业业干了十五年。这回朝廷行狭乡迁宽乡之举,赵士达又超长发挥,第一个干净利落完成不能不说给李靖这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请记住【贞观皇储李承乾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、能吏!〗地址https://wap.275b.com/88_88596/810.html